近年来,税费负担重、用工成本高、融资成本高、原材料价格高、欧美国家经济低迷等因素使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从2011年9月起,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
材料一:表一:2010年一家生物化学技术公司一年的税费账单(单位:万元)
所得税 |
增值税 |
营业税 |
流转税附加 |
印花税契税 |
社会保险费 |
原料检测费 |
200 |
300 |
50 |
35 |
15 |
330 |
2 |
注:该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前六项总和占公司税前利润的48%。
表二: 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对纳税人和纳税额的影响
提高增值税起征点 |
提高营业税起征点 |
||||||
受益个体工 商 户 |
占 原 征收户 |
减少税收 |
占 原 征收额 |
受益个体工 商 户 |
占 原 征收户 |
减少税收 |
占 原 征收额 |
443万户 |
54% |
171亿元 |
33.4% |
481万户 |
75% |
119亿元 |
18% |
注:表格数据以2010年为基期静态测算。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增值税由按销售货物月销售额2000~5000元起征调整为5000~20000元;营业税由按月营业额1000~5000元起征调整为5000~20000元。
材料二:小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出口锐减”、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
(1)表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解决小型企业发展困难,提高小型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
时间 |
届别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1984年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
1988年 |
十三届三中全会 |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
1993年 |
十四届三中全会 |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
1998年 |
十五届三中全会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3年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2008年 |
十七届三中全会 |
关注三农问题 |
2013年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全面深化改革 |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二。
2014年2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位于临港滴水湖畔的办公楼港城大厦正式落成,静待上海自贸区办公总部南下入驻。该试验区是为了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主动迎接挑战,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去创造、去实践。分清身边的美与丑,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扶起摔倒的老人的帮助、陶冶高尚情操……美丽就在这些细节当中。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更需要呈现我们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2)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知识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开展,将是深入影响21世纪人类开展的两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带有客观规律性。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直接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需不振,内需不旺,经济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中央高层一个重要选择。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性。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既要注重城镇化的表面特征,又要着力提升城镇发展的内在气质;既要看到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又要面对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系列问题;既要与城镇自身区域内经济发展相衔接,又要与外部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2)根据联系多样性的原理及其要求,分析为什么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必须坚持“三个既要”?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 2004 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问鼎苍穹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