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
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商帮的出现 B.盐铁官营制度
C.“海禁”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 D.经商的人很多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锄)、夷、斤、 (大锄),试诸壤土。”其中的“恶金”是指

A.陶瓷 B.黄金 C.青铜 D.钢铁

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私有
C.土地国有 D.土地集团所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