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 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D.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A.“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
| C.“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
|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
|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