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A.①②④③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一战中,对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
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
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
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妥协有时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下列与此相吻合的是
A.《巴黎和约》 | B.《马关条约》 |
C.《布列斯特和约》 | D.《慕尼黑协定》 |
在大战初期,美国在中立的政策下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但他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等于零。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同盟国因物资储备比较丰富而很少购买外来物品 |
B.协约国的海上封锁使得同盟国集团很难与美国进行贸易 |
C.美国采取了倾斜向协约国的外贸政策 |
D.美国与德国有深刻矛盾并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