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 B.不受官府的干预 |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 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西欧走向联合 |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C.不结盟运动兴起 |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