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右边图示教材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
| B.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 |
| C.“十年文革”时期 |
|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
|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炼钢 |
|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
|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
|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创办《中外纪闻》的城市分别是()
| A.广州、上海 | B.上海、北京 | C.广州、北京 | D.香港、北京 |
下列各项中,与洪仁玕学习研究西方学说、撰写《资政新篇》直接相关的地方是()
| A.广东花县——北京 | B.香港——天京 |
| C.广州——天京 | D.广西桂平金田村——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