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千年长期交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
C.15英寸等雨线是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比较发达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御史大夫 | 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
C.实行推恩令 | D.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C.等级制度的森严 | D.文化专制的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