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可以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制备甲醇:
CO(g)+2H2(g)CH3OH(g)
(1)下列情况可以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填序号) 。
A.生成CH3OH 的速率与消耗H2的速率之比为1︰2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体系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2)下表所列数据为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
温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①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由上表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 0(填“>”、“=”或“<”)。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H2)=1.4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为 。
(3)欲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
A.升温
B.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
C.恒容条件下充入CO
D.恒容条件下充入H2
E.恒容条件下充入氦气
F.及时移走CH3OH
(4)一定条件下,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1molCH3OH的能量变化为90.8kJ。该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料,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
甲 |
乙 |
丙 |
|
投料方式 |
1molCO、2molH2 |
1molCH3OH |
2molCH3OH |
|
平衡数据 |
C(CH3OH)/(mol/L) |
c1 |
c2 |
c3 |
体系压强(Pa) |
p1 |
p2 |
p3 |
|
反应的能量变化 |
akJ |
bkJ |
ckJ |
|
原料转化率 |
α1 |
α2 |
α3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2c1<c3 B.2 p1<p3 C.|a|+|b|=90.8 D.α1+α3>1
某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则该有机物为()
A.甲酸 | B.乙醛 | C.甲酸乙酯 | D.乙酸乙酯 |
有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饱和一元酸和某饱和一元酯形成的混合物1 mol,其充分燃烧时需2 mol O2,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酸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
CH3—CH(OH)—COOH。
(1)乳酸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酸跟少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乳酸在浓硫酸的存在下,3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物为链状,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乳酸在浓硫酸存在下,2分子相互反应,生成物为环状,其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酸的同系物中最简单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它可以跟溴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它可与甲醇在浓硫酸共存时加热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生成的有机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此生成物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CO、HCOOH、HOOC—CHO(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都是1∶2,后两者的化学式可以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n(H2O)m](n和m为正整数)的各种有机物,它们燃烧时耗O2和生成CO2体积比都是1∶2。现有一些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耗氧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是3∶4。
(1)这些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有机物,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MA和MB,(MA<MB),则MB-MA必定是_________(填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3)在这些化合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取0.2625g此化合物,恰好能跟0.1000mol·L-1NaOH溶液25mL完全中和,由此计算得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该是__________,并可推导出它的分子式应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