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a2CO3固体配制1mol/L的Na2CO3溶液100mL。
(1)供选用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胶头滴管;③酒精灯;④100mL容量瓶;⑤250mL量筒;⑥天平;⑦50mL烧杯;应选用的仪器(填编号) 。
(2)应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g;若称量时砝码和物品放反了,则实际称量的Na2CO3的质量为 g 。
(3)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称取的Na2CO3固体中有杂质 |
| B.溶解Na2CO3固体时,因搅拌剧烈使烧杯中的溶液溅出少量 |
| C.没有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
| D.定容时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溶剂 |
E、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F、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G、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至刻度线
(4)取所配Na2CO3溶液20ml,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得到标况下的气体 L,将得到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可得固体 g。
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4)该气体溶于1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实验室需要0.1 mol/L NaOH溶液450 mL,需要0.5 mol/L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g.
(3)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50 mL量筒,应选用 mL的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4)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0.5 mol/L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填字母)
A.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SO42-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5)将所配制的稀H2SO4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大于0.5mol/L。请你分析下列哪些操作会引起所配浓度偏大(填写字母)。
A.烧杯未进行洗涤
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F.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减排温室气体40%。 
⑴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源于太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CO2以减缓温室效应,主要过程可以描述分为下列三步(用“C5”表示C5H10O4,用“C3”表示C3H6O3):
Ⅰ、H2O(l)=2H+(aq)+1/2O2(g)+2e-△H=+284kJ·mol-1
Ⅱ、CO2(g)+C5(s)+2H+(aq)=2C3+(s)△H=+396kJ·mol-1
Ⅲ、12C3+(s)+12e-=C6H12O6(葡萄糖、s)+6C5(s)+3O2(g)△H=-1200 kJ·mol-1
写出绿色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⑵ 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H=-49.0 kJ·mol-1。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mol·(L·min)-1;
② 氢气的转化率=;
③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保留小数点后2位);
④ 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
|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
如图2-17,E为沾有Na2SO4溶液的滤纸,并加入几滴酚酞。A,B分别为Pt片,压在滤纸两端,R、S为电池的电极。M、N是用多微孔的Ni的电极材料,它在碱溶液中可以视为惰性电极。G为电流计,K为开关。C、D和电解池中都充满浓KOH溶液。若在滤纸中央点上一滴紫色的KMnO4溶液,K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C、D中有气体产生。
(1)外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是R为,S。
(2)A附近溶液的现象是,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滤纸上的紫色点向哪方移动(填A、B)。
(4)当C、D里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C、D中气体逐渐减少,主要因为,两极有关的反应式为
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原理:2NO(g)+2CO(g)===N2(g)+2CO2(g),在298 K、100 kPa下,ΔH=-113 kJ·mol-1,ΔS=-145 J·(mol·K)-1.
(1)为了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为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
|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
|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
|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
(2)若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判断该条件下反应(填能、不能)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