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 B.注重宣传政治思想 |
|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教育为政治服务 | D.音乐教育的作用居首要地位 |
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
|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
| 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
| 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
据《宋吏·职官制》记载:官吏的俸禄计有正俸、职钱、职田和杂役之费。正俸有钱、绫、绢、绵禄米之给。此外还有茶、酒、厨料乃至马料之给,因公出外别有出差费等等。每年官俸支出,大约有钱1696万贯(千文),金14872两,银62万两。这种情况
| A.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B.暴露出科举制录取的弊端 |
| C.起到了高薪养廉的作用 | D.埋下国家积贫积弱的祸根 |
先秦古籍《礼记·乐记》记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这表明
①人们很早就探索物质利益关系②理学萌芽于先秦时期
③反对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④天理与人欲之辨由来已久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 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
|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 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利用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 B.阶级斗争分析法 |
| 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 D.历史结构分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