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每年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当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有哪些
2010年9月22日,我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强调,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通过结构调整,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结合材料,谈谈振兴文化产业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2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在金融危机面前都无法独善其身。在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人们的经济预期一片悲观的形势下,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越是这个时候企业家越要提振信心。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明的企业家应当从危机中看到机会。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罕见的经济寒冬,但国家推出一系列减负、减税、减息的利好政策,企业此时要善于把握这一机遇,蓄势待发,加快发展。
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唯物辨证法道理?(12分)
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是等量优质煤的250万倍。由于核裂变无需空气,核电站排出的废气也很少,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当然,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核泄漏导致28人死亡,5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2011年3月11日,9.0级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引起国际社会对核能利用的担忧。不过,专家指出,只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核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对核能的认识。(8分)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趋向。山东省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为了促进山东海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会议结合本省实际,提出要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板块,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辩证唯物论依据。(9分)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
历届党的中央全会 |
审议通过的决定 |
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
1990年3月召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
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 |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20![]() ![]()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1)结合材料:说明,从“整党”到“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再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整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些决议都指导了当时党的建设的实践,对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真理。但是这些真理都是党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而不断发展的。据此有人认为真理是可以被人为地修改的。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