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十一”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表(单位%)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国家财政收入 |
18.5 |
24.24 |
31 |
23.1 |
11.7 |
21.3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10.33 |
12.09 |
17.24 |
14.47 |
8.83 |
11.5 |
材料二 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实现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谈谈你的建议。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世博会上的展馆,更是体现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以下是部分国家馆。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我国为什么举办世博会?(15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等等。
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伴随A市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该市某校高一(1)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阅读文献资料、访问政府网站等形式,了解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国家扩大内需的工作方针,政府提出了努力谋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基础,做好新农村建设,致富一方百姓来实现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工作要求。
(1)请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有关道理解读A市政府的工作要求。(11分) 材料二:城市“翻新”的过程中,政府努力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通过实施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努力保证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在拆迁腾出的土地上,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创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新格局。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政府财政在城市“翻新”中有哪些作用?(10分)
材料一 图1 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
图2:2010年1—10月份我国CPI走势图
注: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意味着出现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材料二 针对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的势头,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生活与消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谈谈国务院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依据。(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BBS、电子邮箱、QQ、博客、微博等网络名词不断涌现。“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已经成为最新的网络问候语。“围脖”(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同时可以实时“follow”(跟随)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微博的特点是简单、迅捷、互动性强,和博客相比更有人情味,使用者只需用几个短句将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就可以在网上传播和交流。这符合当前网民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材料二一位媒体评论员说: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字数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普通网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
注:“草根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区别于高雅文化、上流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段子”(指手机短信)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手机用户接受,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沉渣泛起。
(1)请你谈谈“微博”的兴起及其特点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也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民间,难登大雅之堂,应控制其发展。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