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 “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的“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 A.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
| B.距今4800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丝带、绢片 |
| C.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
| D.《本草纲目》记载:“麦苗,味辛、性寒、无毒。功能与主治:主清除热毒、益气调中……” |
下图为一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请问这位老师正在介绍哪一朝代中央政制的特色
| A.汉代的三公制 |
| B.唐代的三省制 |
| C.宋代的三司制 |
| D.明代的内阁制 |
你认为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发端于我国古代的
| A.中书省 | B.门下省 | C.尚书省 | D.行中书省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C.龙生龙,凤生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
|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秦末农民战争与郡县制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