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曾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陈独秀批判孔子思想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 A.三权分立学说 | B.马克思主义 | C.社会契约论 | D.社会进化论 |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现,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
|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
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列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
| B.唐代科举制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才识多平庸 |
|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
|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 B.中书省 | C.兵部 | D.门下省 |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 B.先代贵族与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
|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