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下表是1911年部分省在革命党人领导下较早举行起义并最终宣布独立的情况。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湖南 |
陕西 |
山西 |
云南 |
贵州 |
浙江 |
江苏 |
广西 |
22日长沙新军起义 |
22日新军、会党起义 |
29日太原新军起义 |
30日蔡锷率新军起义 |
11月3日陆军小学、新军起义 |
4日杭州新军起义 |
11月初苏州新军起义 |
1日梧州驻军宣布独立 |
A.新军起义是清政府灭亡的根源
B.没有新军就不可能发生革命
C.掌握武装对革命成功至关重要
D.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贡献小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C.《辛丑条约》签订后 |
D.《马关条约》签订后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
B.《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
C.《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 )
A.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