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除备有被测电池、电键和足量导线,还备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
A.电流表(0~0.6A)
B.电流表(0~3A)
C.电压表(0~3V)
D.电压表(0~15V)
E.滑动变阻器(10Ω,2A)
F.滑动变阻器(50Ω,1.5A)
(1)应该选用的仪器是(写出的字母) ;
(2)一学生用以上仪器测得如下表所示数据,根据数据,在坐标轴上画出U-I图象;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U(V) |
2.70 |
2.50 |
2.30 |
2.00 |
1.80 |
1.62 |
I(A) |
0.08 |
0.16 |
0.25 |
0.36 |
0.45 |
0.50 |
(3)从图中可得出电源电动势为 V,内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___(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丙)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纸带是采用__________(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
(3)图(丁)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①小翔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由实验绘出F与△l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弹簧劲度系数为N/m。
②小丽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一木板竖直放在铁架台和弹簧所在平面后。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A.如图丙,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
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称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 及两弹簧称相应的读数。图丁中B弹簧称的读数为N; |
C.小丽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丁所示,请在图戊中作出FA、FB的合力F’; |
D.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如图戊所示,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 |
某同学设计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6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并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 “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kg,小车B的质量.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___________kg·m/s;碰后总动量=____________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装置探究重锤下落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问题。
①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按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
B.使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接着先释放重锤,再接通电源,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C.图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点。分别测出若干连续打点A、B、C……与 O点之间的距离h1、h2、h3……。
以上A、B、C三个选项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锤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实验中所测的h1、h2、h3,可得重锤下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从O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锤增加的动能为,减小的重力势能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锤动能增加量重力势能减少量(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取打下O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为零,计算出该重锤下落不同高度h时所对应的动能Ek 和重力势能Ep,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h,纵轴表示Ek和Ep,根据以上数据在图中绘出图线Ⅰ和图线Ⅱ。已求得图线Ⅰ斜率的绝对值k1="2.94" J/m,请计算图线Ⅱ的斜率k2=J/m(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比值为(用k1和k2字母表示)。
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及滑动变阻器R、电键S、导线。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连好电路后,当该同学闭合电键S,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不为0。检查各接线柱均未接错,接触良好,且电路未发生短路;他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档检查电路,把两表笔分别接bc和、de时,示数均为0,把两表笔接cd 时,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相同,由此可推断故障是:__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数据的测量,如下表所示。并根据数据在空白的坐标纸上,作出乙图所示的U—I图线,该图存在多处不妥之处,请指出。(指出两处不妥之处)。
;。
I/A |
0.10 |
0.20 |
0.30 |
0. 40 |
0.50 |
0.60 |
U/V |
2.93 |
2.87 |
2.85 |
2.77 |
2.75 |
2.70 |
(3)为了在实验中保护电流表和调节电阻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均明显,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丙电路中电阻R0应该选取下列备选电阻的哪一个?
答:。
A.1ΩB.5ΩC.10ΩD.2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