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结合下面材料填空。
材料一: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1)从化学物质类别看,CO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从微观变化角度,“CO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用化学符号表示图中反应后的粒子: 。
(3)从物质用途看,CO有可燃性,可以作为 。
材料二:饮用硬度较大的地下水【含一定量的Ca(HCO3)2、MgSO4和少量的FeCl3】会影响健康。
(1)可用 来检验某地下水是不是硬水.
(2)新买的铝壶用来烧水时,内壁被水淹没处有黑色物质生成,底部则有白色物质生成。
①黑色物质是铁,是铝壶与硬水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白色物质是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盐酸除去,其中用盐酸除去Mg(OH)2的反应方程式为 。
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表示物质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A、B、F均为固体,A为绿色固体,F是一种常见金属;C是常温下一种最常见的液体; E为无色气体;C和D的反应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对应物质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写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在自然界中常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缺________会导致甲状腺疾病,②氮分子_________,③氟原子________,④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
⑤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
(2)将下列物质分类:
石灰石、二氧化硫、汞、碳酸钠、白磷、氧化镁、空气(除混合物之外均写化学式)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3)化学世界千变万化,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使用下列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请回答问题:
(1)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的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
(2)小明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集气瓶壁炸裂,正确的操作是 。
(3)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他将镁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和铁直径均为0. 4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物质 |
镁 |
含碳0.05%的铁 |
含碳0.2%的铁 |
含碳0.6%的铁 |
燃烧时 的现象 |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
(未填) |
①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
如图装置用于制取某些气体。
(1)填写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
(2)若用KMnO4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检验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4)虽然常温常压下乙烯(C2H4)不与空气反应,但因密度很接近空气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后果,将 ;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待导气管口连续稳定地冒出气泡才开始收集,原因是 。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
(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__。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__________保持水平。
(4)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