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沟通、对话的双向性,公民之间、公民与领导沟通交流的平等性、畅通性;通过网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真实性和自由度。它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网络民主”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网络社区”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又可能使“网络民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网络民主”的积极意义。
(2)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说明理由,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表1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
每万人农村人口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
||
中国 |
发达国家 |
中国 |
发达国家 |
48 |
70——80 |
1.7 |
40 |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网络文化的兴起,这本来是一个加快文化传播速度、拓展文化空间、丰富文化内容的极好工具,然而我们却在网络上发现了黑客,发现了迷信,发现了黄色网站,发现了色情文学,发现了极为下流的聊天者的话语……而—些人对此还趋之若鹜,百看不厌。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在行动。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近两年来在全国开展的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1)网络文化对人有何影响?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要好邻,同要好伴”。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
文化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看电视、听音乐、读书、集邮、下棋、踢球等等,都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的消费。也正是这些文化消费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文化消费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辨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