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研制工作,下图为他们前期研究工作的简要操作流程图: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 ;在步骤②之前扩增H基因常采用的方法是 。
(2)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的酶是 。
(3)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一般需要将H基因与载体结合,常用做基因工程载体的是 ;在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已经导入目的基因时,常常要借助载体上 的表达。
(4)某志愿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第15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则体内 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 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当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所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与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并使其裂解。
(5)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水稻有香味是受基因控制的,其植株和种子均有香味。研究人员为确定香味基因的显隐性,以有香味的“粤丰B”和无香味“320B”水稻为材料,互为父母本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请分析回答:
(1)从实验结果分析,水稻有无香味的性状是由对基因控制的,其遗传符合定律,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其中香味基因是性基因。
(2)在F2代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有株。
(3)不同品种水稻的香味有差异,具有不同香味的水稻两两杂交,所获得的各F1群体均表现为有香味。不同品种的有香味水稻分别与无香味的水稻杂交,F1、F2植株与种子香味表现及比例与上述杂交实验结果一致。由此可以判断,香味基因的出现很可能是的结果,这一变化具有。所有有香味水稻的香味基因彼此之间可能是基因。
科学家利用某群落中的大、小两种鬣蜥进行实验。实验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
实验设置 |
结果 |
|
干旱 |
A组:不做处理 |
|
B组:将大鬣蜥移走 |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A组明显增加 |
|
C组:将小鬣蜥移走 |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A组略有增加 |
|
湿润 |
D组:不做处理 |
|
E组:将大鬣蜥移走 |
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D组差别不大 |
|
F组:将小鬣蜥移走 |
大鬣蜥的存活率比D组差别不大 |
(1)从干旱年份A组、B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推测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A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湿润年份D组、E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出现E组结果的原因是。根据气候条件分析,A、D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强的是组,原因是。
(3)从实验过程来看,同一个种群的K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4)除了上述实验外,人类可以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建立人工群落,对群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说明人类活动。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
(2)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它与细胞的结合过程体现了。
(3)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促进囊泡的转运,使增加,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调节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4)Ⅱ型糖尿病人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的组成看,可能的原因是等。
(5)正常人剧烈运动过程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含量。整个过程的协调是调节的结果。
(6)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导致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病。
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概要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化学反应,A~F代表物质。图2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或物质的名称。②④D
(2)据图2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微摩尔/分。
(3)在图2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
(4)若图2中丁处给予光补偿点的光照,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
(5)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
(6)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微摩尔。
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荮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图回答。
(1)图示过程中用______处理良种母牛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图中过程A称为_______.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______气体以维持培养基的pH值。
(3)为研制能够产生人类干扰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基因导人牛受精卵,最常用的载体是________;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______ 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
(4)为使人类干扰素基因在后代中长期保留,可将转基因牛体细胞的_______ 转入______ 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与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该技术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