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②,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③,良辰讵④可待!
注释: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②干戚:盾牌和板斧。③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④讵:岂。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作者在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
B.“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 |
C.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了这两个英雄的悲剧。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失败,表达自己失落消沉之情。 |
D.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
《归去来兮辞》中有“乐琴书以消忧”一句,请问作者在“忧”什么?联系本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清平乐[注]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分)
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5分)
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使之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从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