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使症状消失 |
B.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剂,pH才能正常 |
C.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
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 |
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
B.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特点是一致的 |
C.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差 |
D.细胞和病毒都有严整的结构 |
“春天到了,公园里空气新鲜、草色清脆、绿柳垂帘,树枝上黄鹂欢唱,碧空中燕子起舞,粉红的桃花林(一个品种的桃树)灿烂如云”,根据此段文字,分别符合生态系统、种群、个体、器官的描述是 ()
A.整个公园、一片桃花林、一只黄鹂、一株绿柳 |
B.整个公园、一片桃花林、一只燕子、一朵桃花 |
C.整个公园、所有青草、一只黄鹂、一朵桃花 |
D.整个公园、所有桃树、一只燕子、一朵桃花 |
下面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脂肪实验的材料和部分操作步骤.
(一)实验材料:西瓜汁、新鲜牛奶、经过浸泡的花生.
(二)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糖时,西瓜汁中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摇匀立即观察颜色变化;
②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摇匀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③在鉴定脂肪时,先用苏丹Ⅲ染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立刻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请回答:
(1)请指出“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中的至少4点错误并加以改正(提示:实验选材要注意实验前后颜色的变化):
; ;
; 。
(2)若用显微镜对观察的细胞图象由A图变为B图,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第一步:将装片向 方向移动,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并调亮视野;第二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并应调节 使物像清晰.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该实验不能说明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
如果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2分子共穿过的生物膜的层数和磷脂分子层数至少是
A.5、10 | B.6、12 | C.7、14 | D.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