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
IA |
|
0 |
|||||
1 |
1 H 1.008 |
ⅡA |
ⅢA |
ⅣA |
V A |
ⅥA |
ⅦA |
2 He 4.003 |
2 |
3 Li 6.941 |
4 Be 9.012 |
5 B 10.8l |
6 C 12.01 |
7 N 14.0l |
8 O 16.00 |
9 F 19.00 |
10 Ne 20.18 |
3 |
11 Na 22.99 |
12 Mg 24.31 |
13 26.98 |
14 Si 28.09 |
15 P 30.97 |
16 S 32.06 |
17 Cl 35.45 |
18 Ar 39.95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名称 ; 由1、8、12号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氦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表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电子数不同
(4)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填粒子符号)阳离子 ,阴离子 。
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乙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将a1℃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a2℃,溶质的质量为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2℃时,65g甲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 g。
2019年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
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则C的化学式为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 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