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 编号 |
化合物 |
实验检测 |
组成单位 |
主要功能 |
|
| 检测试剂 |
颜色反应 |
||||
| A |
脂肪 |
苏丹Ⅲ染液 |
橘黄色 |
脂肪酸 |
储存能量 |
| B |
糖原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 |
葡萄糖 |
提供能量 |
| C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
氨基酸 |
承担生命活动 |
| D |
核酸 |
甲基绿染液 |
绿色 |
核苷酸 |
携带遗传信息 |
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I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
| B.II-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
| C.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
| D.II-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
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投放一定量的单细胞藻类喂养水蚤(通常部分被吃掉)。分批移走水蚤,移走水蚤的总量即水蚤的收获量。水蚤的收获量∕藻类投放量为能量转化效率。移走比率(每批移走水蚤数占总数的比率)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移走的是成年水蚤、幼年水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 |
| B.水蚤收获量总是小于投放量,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引起水蚤个体的死亡 |
| C.移走成年个体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主要原因是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趋向增长型 |
| D.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不能表明能量沿食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
|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
|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
|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
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
|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
|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
|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
| 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 |
| D.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