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A: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C: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1 m,d的长度是0.5 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在探究电阻跟材料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__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以下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 A.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
|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 C.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 D.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
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
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 次数 |
R0/Ω |
r/m |
B0/T |
T0/s |
I/A |
| 1 |
10 |
0.1 |
1.0 |
0.1 |
5π×l0-2 |
| 2 |
20 |
0.1 |
1.0 |
0.1 |
2.5π×l0-2 |
| 3 |
20 |
0.2 |
1.0 |
0.1 |
10π×l0-2 |
| 4 |
10 |
0.1 |
0.3 |
0.1 |
1.5π×l0-2 |
| 5 |
20 |
0.1 |
0.1 |
0.05 |
0.5π×l0-2 |
(1)I= k,其中k= (填上数值和单位)
(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表示。
综合实验(可以配图说明):
要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要求用上给定的所
有器材。
| 器材 |
天平,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个 |
||||||||||||
| 实验 步骤 |
|
数据记录表格 |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串联电路的结构和特点
| 过程现象 |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两灯都发光;断开开关,两灯都不发光。把开关改接到B、C处,重复实验,现象相同。 |
![]() |
| 结论 |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____.开关位置改变,其控制作用 |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电路 |
请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
| 表格图像 |
① 在电流表表盘上填画第3次实验中电流表所选的接线 ② 根据表中数据,用描点法画出电阻R的I-U图象 ![]() |
||
| 方法 |
用一个定值电阻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
| 问题讨论 |
如图所示,发现电磁铁甲比乙吸引铁钉多,说明在 一定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通过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判定它的磁性强弱,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 |
|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测量平均速度:
| 过程表格 |
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
| 结论方法 |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 过程 |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先后滑到三种不同水平面上,其中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状态改变得最___ |
![]() |
| 作图 |
请画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 |
|
| 结论方法 |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
| 问题讨论 |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分别在以上三种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在 _表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l)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 过程 |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
![]() |
| 结论: |
物体振动得越 ,音调越低。 |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猜想 |
小雨猜想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
| 过程 |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将焦距是lOcm的凸透镜固定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分别放在a、b、c处,移动光屏都能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的像,其中在b处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将蜡烛放在d处,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让小雨撒去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到一个(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这就证明小雨的猜想是不全面的。![]() |
| 程序 |
提出问题——猜想—— —— 得出结论 |
| 问题讨论 |
将实验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的科学方法 。将蜡烛放在b处时,发现像成在图中70cm处,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