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必须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C)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4)某同学改用固体Na2CO3配制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其错误操作序号是
I.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气)+B(气)C(气)+Q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
A. | B. | C. | D. E. |
(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II. 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黄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
平衡:[Cu(H2O)4]2++4C1一 [CuCl4]2- +4H2O
蓝色黄色
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成黄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
⑴⑵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和所给图象完成下列各题: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II. 可逆反应:aA(g)+ bB(g)cC(g)+ dD(g);根据图回答:
(1)压强 P1比P2(填大或小);(2)(a +b)比(c +d)(填大或小);
(3)温度t1℃比t2℃(填高或低);(4)正反应为反应。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使用了催化剂;图一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1)若t1=15 min,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_______________.
(2)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1~t2 |
t2~t3 |
t3~t4 |
t4~t5 |
t5~t6 |
K1 |
K2 |
K3 |
K4 |
K5 |
则K1=_______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K1、K2、K3、K4、K5之间的关系为____ (用“>”、“<”或“=”连接).
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右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问变化如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mol·L-1·min-1。
(5)下列措施中能使(4)中n(CH3OH)/n(CO2)增大的有。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