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