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发生了什么事件?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是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3)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俄国、美国的改革是指哪两次改革?主导这两个历史时期改革的杰出领导人分别是哪两位?
(2)中国、俄国和美国的改革在本质上有何相同点?
(3)这三次改革的最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4)据此谈谈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的旧体制有何弊端?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克服旧体制弊端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阅读以下图片与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直接的消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和哪两个国际组织有关?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3)材料一、二中提到的三个国际组织中,中国是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加入这国际组织,对其发展有何影响?
(4)你对材料四图片中的这种现象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阅读与思考
“战略机遇期”是指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面临的机遇。回顾历史,中国的发展曾面临过5次重要的机遇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辉现状时。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材料三: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创造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亚洲也出现“日本奇迹”和“东南亚奇迹”。但同时代的中国虽然存在“崭新的机遇期”,却连续出现失误,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也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性的变革”是指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是怎样试图赶上这次发展机遇的?(3)材料三所提的“崭新的机遇期”主要指什么?试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中国丧失这次机遇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最主要原因。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时期?
(3)根据材料三,谈谈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