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发生了什么事件?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是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3)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变法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妹,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固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路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 一

图二唐朝对外交通图

图三
(1)史学家认为:“汉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国度,而是世界交通网络中的东方中心。”请结合图一论证这一观点。
(2)唐代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唐代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规模空前。试结合图二举例说明唐文化对亚洲国家的影响。(请举出两例予以说明)
(3)有人说,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请依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点、线、面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以上三幅图片是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票据
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图一的股票与图三的股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2)从材料一中图二到图三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出材料二中两次农业总产值下降的时间并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变化的必要性。
(2)分析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深圳在改革开放30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四 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政治制度改革试点的报道
材料二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年)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
3 645
1 132
57.5
67.7
2006
218 071
39 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图一中安徽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为什么要冒死签下这份合同?
(2)结合材料一,说明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3)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