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由此可以判断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
B.国人因痛恨列强侵略而抵制新式婚姻 |
C.当地政府不支持新式婚姻的推广 |
D.当时中国多数地区婚姻观念仍比较传统保守 |
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
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 | B.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
C.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 D.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美苏之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
D.苏联工业化建设得以开展 |
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A.资本主义发展循环的自然现象 | B.欧洲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歉收 |
C.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 D.君王与中产阶级以此对抗贵族 |
1942年世界大战方殷,某国已经开始擘化战后社会远景,并委托专家研究。专家提出报告,建议政府应改善人民生活,消减“贫乏、无知、怠惰与病痛”,让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战后,这个建议也获得实现。这个国家及其推行的政策是()
A.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 B.法国,自由法国运动 |
C.美国,马歇尔计划 | D.苏联,五年经济计划 |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曾为某书撰写序言写到:“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愚昧无知的乌云,终将被科学驱散……。”这本著作应该是()
A.《物种起源》 |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相对论》 | D.《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