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鹅笼夫人传(节选)
(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日,公卿勋贵,尊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婿卜:占卜
B.中两榜,第一人俱:都
C.地高坠重,公可矣休:退下,离职
D.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其微也窥:看出

以下六句变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鹅笼夫人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 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② 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
③ 地高坠重,公可休矣        ④ 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⑤ 吾恃其文为家也            ⑥ 夫人常以礼规放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鹅笼家境贫困,但文章写得极好,某氏看重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B.鹅笼考中了状元,鹅笼夫人仍然平静地坐在那里做针线活,说明她恬淡贤淑。
C.鹅笼夫人临死时说:“我不是道是什么缘故,认为今天死了是一种幸运。”,说明她临死前陷入了昏迷状态,胡言乱语。
D.鹅笼死后情状很惨,说明他罪有应得,也说明鹅笼夫人早就看出他的细微变化了。

翻译划线句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
(2)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接
B.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爱
C.贾生尽为之对对:回答
D.乃悉草具其事仪法具:详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1乃征为廷尉 1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A B
2乃使其从者衣褐 2侯生因谓公子曰
1文帝召以为博士 1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C D
2为楚怀王左徒 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招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觉得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C.作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朝廷的法度,并且出台了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作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终未被文帝采纳。

用斜线给下面这个句子划上句读。
乃 短 贾 生 曰 雒 阳 之 人 年 少 初 学 专 欲 擅 权 纷 乱 诸 事 于 是 天 子 后 亦 疏 之 不 用 其 议。
文言翻译:(10分,每小题5分)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苏轼
①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阊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②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 《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
③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

1.

第①段"吾元之也"与下文照应的句子是,其中"吾"表达的情感是

2.

第②段写韩魏公为什么还要写王元之?

3.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贤人君子所在之处,感染着当地的普通百姓。

B.

道德高尚者的善行,感化了当地的奸佞小人。

C.

贤人君子所在之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实惠。

D.

品德高尚的显贵,受到当地普通百姓的爱戴。

4.

第①、③段画线句中的两种"思"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借书
"借书一瓻①,还书一瓻", 后讹为"",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 、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瓻(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示不广

(2)是恶得不贫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亚死,悉归他人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得之 噎废食 B.借人为不孝爱屋
C. 未免往来 怀毁 一旦 D. 作诗戒 后舍我
3.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4.

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

5.

"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苦 斋 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1]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于是鲜支、苦楝、侧柏之木,黄连、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2]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茶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藉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3]。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改动)
【注】 [1]处:指处州府,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2]箨(tuò):笋壳。[3]御蓬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岸外而臼中臼:低凹
B.茹啖其草木之荑实茹啖:吃
C.运穷福艾艾:停止
D.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寝:卧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而不知苦生于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剑溪之水出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D.吾闻井以甘竭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野蜂巢其间
B.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C.倚修木而啸
D.必先苦其心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作者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不苦,处处与“苦斋”之名相照应。
B.作者写“苦”时,始终没有忘记其对立面是“甘”与“乐”。这样就为引出“苦与乐相为倚伏”的议论奠定了基础,使全文主旨的阐发深刻而又通俗。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并未把着重点放在写景上去描摹山水,让读者领略“苦斋”周围的山光水色,但往往寥寥几笔,就把那里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译文:
②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译文:
③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也夫!”(4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你自幼聪颖出众,刚开始学写文章,便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那些了解你的各位朋友见了你,也都面带喜色的祝贺说:“您的这几个孩子,他应该是最先一鸣惊人的一个(最先成材的一个)。”可是从癸酉年科举考试以后,你忽然染上一种狂妄之气,自不量力而且仰慕古人,喜好自夸而且自满自足。模仿别人不成,反而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技能。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丙子这年春天,我本来不想让你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你的哥哥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伤你的锐气,我不得已勉强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竟使你遭受挫折。技能本来不佳,又怪罪谁呢?然而我暗自庆幸说:“上天或许让你厚积薄发。”又想到你一定戒止以防再次失败带来耻辱,会俯首听命,遵守规矩法度。谁知一年之中,你愈努力愈后退,愈激励你,你愈加颓废。难道你本质上不聪明机警吗?本来就没有年少就明白一切,长者糊涂不明事理的;难道是你用力不专吗?原来就听说你终日闭门苦读,手不释卷。你所做的这些,一定是你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疲乏了。就像人们所说的南辕北辙!想图进取,能不困难吗!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想探求符合古代文人的为文法则,又要适合当代文人的轨辙,只有绝世之材能够做到,明朝兴盛以来,还不多见。我小时后参加科考,狂妄自大认为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小小科举中第,就像往手上吐唾沫一样,非常容易得到。于是抛弃了原来本行,而仰慕古典。等到三年,新功未成,旧业也已经荒废。现在回忆当时所做的一切,只能招人讥笑,给自己带来羞辱。等发榜落第,然后揣摩自己的行为,衡量自己的力量,再看看前面走过的路,昼夜勤学思考,用尽全部力量,幸好成功了,可是也只是中第罢了。还未能像马一样驰骋文场,夺取锦标,获得头奖(特指夺得冠军)。现在你的才能,未能超过我,可你不俯首帖耳的吸取我的经验,而是重蹈我的过错,难道能不荒谬吗?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我们家都以诗书起家,平生刻苦磨砺自己的德行,所以留下家规给后人,自称是不敢落后于古代有名德的世家。本希望你们继承我的志向,更加发扬光大,与伊巫之类人,共同留传史册。岂止是中第,来荣宗耀祖呢!我的确是爱你很深,对你有殷切的期望,没料到你过分地看轻自己,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现在你想让我不过问你,我自认为也不应该很很的责怪呢!但是你应该好好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假使你的才能低下,不可过分强求。可是有能力做却不去做,归罪于谁呢!你已经荒谬反常,假如推卸责任,就糊涂很了。就如写字一样,我喋喋不休的教导你几年,可还是没有大的改变,这能是命中注定的吗?小小的技艺,难道不是要经过岁月的磨砺才能写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里,你一定好好思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惩:戒止
B.平生苦志励行苦:劳苦
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所谓之楚而北行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①乃才可为而不为②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D.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下列对原文中加粗划线语句断句正确的是()

A.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
B.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
C.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
D.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3)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