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鹅笼夫人传(节选)
(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日,公卿勋贵,尊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婿卜:占卜
B.中两榜,第一人俱:都
C.地高坠重,公可矣休:退下,离职
D.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其微也窥:看出

以下六句变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鹅笼夫人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 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② 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
③ 地高坠重,公可休矣        ④ 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⑤ 吾恃其文为家也            ⑥ 夫人常以礼规放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鹅笼家境贫困,但文章写得极好,某氏看重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B.鹅笼考中了状元,鹅笼夫人仍然平静地坐在那里做针线活,说明她恬淡贤淑。
C.鹅笼夫人临死时说:“我不是道是什么缘故,认为今天死了是一种幸运。”,说明她临死前陷入了昏迷状态,胡言乱语。
D.鹅笼死后情状很惨,说明他罪有应得,也说明鹅笼夫人早就看出他的细微变化了。

翻译划线句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
(2)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令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下面句子中,对黑体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季父项梁(小叔父)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
B.学万人(抵挡)项氏世世楚将(做)
C.学剑(前往)又不肯学(竟然)
D.梁以此籍(认为奇异)与籍仇于吴中(躲避)

下面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梁怒处处志 B.书足记名姓而已先帝简拔遗陛下
C.彼可取代也面山 D.梁掩中往来种作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理解与探究。
(1)文中“___________ __”句表达了项羽的抱负理想。
(2)本文表现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3)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4)下列各项中,对本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项羽的远大抱负及成长过程。 B.叙述季父项梁的生平事迹。
C.叙述项羽与叔父的相识相知。 D.叙述项羽叔侄起义前的生活经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①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②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馀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馀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馀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③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注]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本文有删改)
[注]灾沴(lì):灾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所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被:遭受
B.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担心
C.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其偿责:责任
D.民饥馑疾疠,死者半殆:几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人受二日食异乎三子者
B.忧其流亡也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不得暇
C.是岁尽五月止某所,母立于兹
D.其仁足示天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写赵公的周详考虑,接着详记救灾措施,最后以议论作结,说明写作目的。
B.为了疗治百姓的疾苦,赵公敢于打破僵死的陈规惯例,是一位具有民本思想的父母官。
C.救灾本是一件头绪纷繁的事情,作者却能以要驭繁,条分缕析,毫不给人繁琐之感。
D.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为赵公树碑立传,告诉人们封建时代也有为民做主的廉吏清官。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2)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方苞《狱中杂记》有删节)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谳(yàn):审判定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系者之多利:获利
B.遂缚以出,不晷刻羁:捆绑
C.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财产的)等差
D.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问罪有无,必械手足 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 D.①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孰能讥之乎②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⑥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将选文中句子以及所学课文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 3分)
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所为旌:表扬 B.为之义声:伸张
C.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请:请求 D.且诏纷出矫:假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展转四明、天台,以至永嘉
B.况草野无闻者欤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买五人之头函之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D.卒吾郡之发愤一击几不纳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运用正反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上面的文段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以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③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②,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注】① 成:魏成子。璜:翟璜。② 钟: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③比周:结党营私。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所亲(平时) B.李克而出(小步快走)
C.臣何以于魏成子(辜负) D.子得与魏成子比也(何,怎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富视所与② 孰能讥之乎
B.① 寡人相定矣② 爱其子,择师而教
C.① 中山拔②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① 此三人,君皆师之。②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指出魏成子可做相的一组是
① 魏文侯谓李克曰:“……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
② 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③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④ 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
⑤ 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⑥ 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牢记“国乱则思良相”的训诲,非常重视择相之事,并能听取李克的意见,虚心纳谏,确定魏成子为相。这是值得称道的。
B.魏文侯平时对大臣疏于考察,不明实情,故面临择相心中无数,只得听取李克的意见,致使翟璜有功而落选,这是不足为训的。
C.李克不徇私情,以国家利益为重,突破了“卑不谋尊,疏不谋戚”的古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择相标准,关键是察其行。这是难能可贵的。
D.翟璜在李克的启迪下,能够正确对待魏成子任相而自己落选之事,并且自责见识浅陋,答话失当,愿做李克的弟子,也是受人欢迎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
(2)先生临事勿让。
(3)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
将课内文言文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