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隧道,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历史史实。
(1)你来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当时正是西汉前期,你听说被称为_____族的北方少数民族威胁汉朝。汉武帝下诏后,公元前138年,____奉命率队第一次从________出发,出使西域,目的是借用西域________人的力量进行夹击,解除威胁。你跟随出使西域的团队出发后,历尽艰辛,来到了西域。以后又于________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受到了西域各国的接待。 |
(2)汉朝的使者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在这条新开辟的商路上,汉朝从内地向外输出的产品主要是精美的________,所以这条重要的商路叫“丝绸之路”。 在汉朝的都城,你还听说当时已经有以成都为起点的“______丝绸之路”和“_______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也已初步形成。 |
(3)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东汉政府派你参与接待了来使。作为东汉政府大臣的你,亲眼看到了东汉皇帝______赠给来使“____”金印一枚。这枚金印作为无价之宝,现在日本的博物馆里妥善保存,被作为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物。 |
(4)公元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_______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虽没有到达大秦,但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以大秦_______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该事实说明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 |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请回答:
(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长征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红二、四方面军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3)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哪些?
请认真阅读下列两份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史称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4)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请写三国的名称。
(2)材料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发生在 年的 (战役)
(3)面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诸葛亮在材料中提出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 ”,这条路线的起点是 即今天的 市。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 。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 。
(4)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后来把都城从哪里迁到了哪里?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