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17分)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其门族有宦官,不与忠交通。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使吊慰,封侯。
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欧血而死。
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苞深其门族有宦官耻:以…为耻
B.垂当到郡,经柳城道:道路
C.视事三年,政教清明视事:执政
D.何得相顾,以忠义亏:损害、败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苞母及妻子遂所劫质②之奈何
B.①贼出母示苞②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C.①贼对阵②失其所,不知
D.①尔勉之②君知难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苞母子以弃孝尽忠相勉有关的一组是(    )
①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②抗厉威严,名振边俗③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     
④何得相顾,以亏忠义⑤苞即时进战  ⑥遂欧血而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2) 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赵凤
赵凤,曲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等廷诘,具伏其作,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神:认为……神奇
B.为患不细细:小
C.明宗召彦温等廷诘诘:询问
D.其后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为:替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凤“直言性刚强”特点的一项是()
① 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② 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
③ 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④ 好恶,上所慎也
⑤ 数言重诲尽忠⑥ 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凤年轻时凭借儒学而出名,并受到孔循和安重诲的提拔做了端明殿学士,为明宗阅读奏章。
B.赵凤认为安重诲是国家的栋梁柱石,明宗不该因奸人陷而动摇对他的信任,但后来安重诲还是因此被杀。
C.任圜被当权的安重诲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只有赵凤敢于质问安重诲,并称赞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
D.赵凤认为天下的好恶要慎重,如果明宗迷信占吉卜凶之说,那么百姓也将效仿,造成的祸患会不少。这个道理同“天下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一样的。

翻译下列句子
⑴ 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
译:
⑵ 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
译: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下列各题。(共5分)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28章)
子畏于匡③,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第5章)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②矢:同誓,发誓。③畏于匡:畏,受到威胁。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这使子路认为孔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以此来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这表明了孔子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哪些能力?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为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蹰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曪美,令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
(选自《后汉书羊续传》)
注:①东园:东汉时期负责皇室庶务和私财的机构。②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 渠:他们的
B.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 絜:清白 廉洁
C.妻自将秘行 将:将要
D.皆输东园礼钱千万 输:送给、捐献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反映羊续有治世才干的一组是
  ①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
  ②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
  ③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④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
  ⑤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
  ⑥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续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汉的高官。受祖上的荫庇,羊续被授以郎中一职。
B.朝廷任命羊续为南阳太守。正式上任前,羊续微服私访,对当地的民生、吏治都有了全面充分的了解。
C.对于灵帝的使者,羊续既没有以上等的礼节来对待,也没有厚加贿赂,于是使者在灵帝面前说了羊续的坏话,灵帝很不高兴,就没有升羊续的官。
D.羊续一生清俭,死前嘱托下属不要接受朝廷赠予的丧葬费用,朝廷对他的行为专门下诏书进行表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4分)
译文:
(2)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3分)
译文:
(3)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
对下列句加点的词解释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移刺袁州刺:担任刺史
B.窃寄目偿所愿焉偿:满足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造:制造
D.词列三王之次次:次序、行列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②袁于南昌为属邑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⑥窃喜载名其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写自己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
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不经意中叙入。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1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2。’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注】
①工:官吏。
②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蹶(guì),动。泄泄(yì yì),多言的样子。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平治天下平治:使……太平,治理好
B.而仁覆天下矣覆:覆盖,遍及
C.丧无日矣丧:灭亡
D.言则非先王之道者非:不是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规矩君子所以异于仁者,以其存心也
B.责难于君谓之恭仲尼岂贤于子乎
C.不仁而在高位非其鬼而祭之
D.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用规矩成方圆、六律对于正音的重要性,来说明行仁政对于平治天下的重要性。
B.从本文可以看出,只要有好的政治,推行先王之道,就不会犯错误。
C.本文运用类比来说明,复行先王仁政,仁德就会遍布天下百姓。
D.本文指责了不相信国君能行先王之道的人,这体现了儒家“人人心中皆有仁义”的观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