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穆修,字伯长,郓州人。幼嗜学,不事章句。真宗东封,诏举齐、鲁经行之士,修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中道亡至京师,叩登闻鼓诉冤,不报。居贬所岁余,遇赦得释,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久之,补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明道中,卒。
修性刚介,好论斥时病,诋诮权贵,人欲与交结,往往拒之。张知白守亳,亳有豪士作佛庙成,知白使人召修作记,记成,不书士名。士以白金五百遗修为寿,且求载名于记,修投金庭下,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且曰:“吾宁糊口为旅人,终不以匪人污吾文也。”宰相欲识修,且将用为学官,修终不往见。母死,自负榇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
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
庆历中,祖无择访得所著诗、书、序、记、志等数十首,集为三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嗜学,不事章句事:研究 | B.中道亡至京师亡:逃跑 |
C.张知白守亳守:太守 | D.自负榇以葬负:背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求载名于记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B.士谢之,终不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C.士以白金五百遗修为寿耕植不足以自给 |
D.居贬所岁余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下列文言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C.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D.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
(2)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
(3)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9处)(3分)
且二君之论,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 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 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 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 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而成俗比:勾结 |
B.坏堤防、包陵谷包:淹没 |
C.观其激作相蹙蹙:通“蹴”,踩、踏 |
D.曲直相犯犯:冲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B.因其所入而导之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C.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 鸡豚狗彘之畜 |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 |
请以战喻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4分)
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称:相称,符合 |
B.纳阳日,虞祁寒也虞:忧虑 |
C.一旦蹇剥,来佐江郡蹇:不顺利 |
D.或往或来,未遑宁处遑:闲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B.①好事者见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C.①我知其心以是哉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①又何以求焉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对庐山的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围绕“草堂”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限10处)(5分)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友谅以舟师寇寇:敌人 |
B.缚尽裂缚:捆绑的绳子 |
C.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擢:提拔 |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盍:何不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罢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
B.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到太祖身边 。 |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
D.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借竹楼记徐渭①
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以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
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凡逐逐然于其可致,而飘飘然于其不可致,以自谓能忘者,举天下之物皆若是矣。非子则吾几不免于敝。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
【注】①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第①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指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
第④段龙山子“请子易吾之题”的原因是?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山子建书楼渐渐兼并了一些邻居的竹林。 |
B.龙山子执意请求方蝉子说说对借竹的看法。 |
C.方蝉子认为竹与人是互赏互鉴,互相学习。 |
D.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主题。 |
根据文意,概括龙山子最终“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