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
①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③左宗棠的反侵略斗争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挫败了侵略者
⑤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
⑥中国的政治制度、军事技术比俄国先进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 |
法国巴黎先贤祠中一棺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在它的对面一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象征着它的主人所点燃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这两具棺木中所安息的很可能是
①伏尔泰②洛克③卢梭④康德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以下是某一思想家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思想家属于
A.智者学派 | B.苏格拉底学派 |
C.启蒙思想家 | D.自然哲学家 |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存天理,灭人欲” |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C.“人伦者,天理也”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
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