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 B.毕加索 | C.贝多芬 | D.巴尔扎克 |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是由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 D.经济基础薄弱 |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
C.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影响 |
著名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龙卷风横扫世界,再次印证该理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深刻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B.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
C.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应对危机的主要出路 |
D.独立自主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的唯一途径 |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