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校: 使……较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前圣人不凝滞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唯倜傥非常人称焉
C.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余扃牖
D.太子乃使人千金奉庄子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用“/”为短文断句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耆卿,即北宋词人;温韦,是和韦庄的合称。
“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 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托
B.勒兵下令军中曰勒:约束
C.赵王扫除自迎除:清除
D.高祖始微少时微:卑贱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3分) ()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
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B.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2)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3)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
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须臾,出从后到,知母为贼所略,欲追贼。兄弟皆云:“贼众,当如何?”出怒曰:“有母而使贼贯其手,将去煮啖之,用活何为?”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贼望见出,乃共布列待之。出到,从一头斫贼四五人。贼走,复合聚围出,出跳越围斫之,又杀十馀人。时贼分布,驱出母前去。贼连击出,不胜,乃走与前辈合。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出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比舍妪独不解,遥望出求哀。出复斫贼,贼谓出曰:“已还卿母,何为不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出得母还,遂相扶侍,客南阳。
建安五年,关中始开,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欲荐州郡,郡辟召出,出曰:“田民不堪冠带。”至青龙中,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於今年八九十,才若五六十者。
鱼豢曰:昔孔子叹颜回,以为三月不违仁者,盖观其心耳。夫濮阳周氏不敢匿迹,鲁之朱家不问情实,是何也?惧祸之及,且心不安也。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三国志•魏书十八•阎温传》节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以绳贯其手掌,驱去。贯:绑着
B.还见其母与比舍妪同贯相连。比:靠近
C.欲荐州郡,郡辟召出辟:回避
D.岂若二贤,厥义多乎厥:他们的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出“孝”的一组是()
①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②母年百馀岁乃终,出时年七十馀,行丧如礼。
③出又指求哀妪:“此我嫂也。”贼复解还之。
④乃攘臂结衽独追之,行数里及贼。
⑤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
⑥而太史公犹贵其竟脱季布,岂若二贤,厥义多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平年间,三辅之地发生动乱,因为饥饿,鲍出兄弟几个让老母亲在家看门,他们一同出去采莲子,为老母亲做饭。
B.鲍出得知母亲被贼人掠走后,明知贼人众多,寡不敌众,仍然和兄弟一同追赶贼人,并且接连杀了十几个贼寇,最后迫使贼人放回他的母亲。
C.鲍出以笼负母的做法,被乡里士大夫传为佳话。为彰显鲍出的孝义,乡里士大夫举荐他到州郡为官,但鲍出以平民百姓不能做官为由推辞,表现他淡泊名利高尚节操。
D.文章认为鲍出出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虽然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但他的为人举止与那些情深义笃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真是“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
(2)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笼盛其母,独自负之。
(3) 至於鲍出,不染礼教,起於自然,迹虽在编户,与笃烈君子何以异乎?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 逊 春 秋 方 壮 威 名 未 著 摧 而 克 之 罔 不 如 志 予 既 奇 逊 之 谋 略 又 叹 权 之 识 才 所 以 济 大 事 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节选自《三国志》)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写出《三国志》的作者名称

作者认为陆逊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务繁剧庶:希望 B.于是编籍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宠虐民怙:依仗,凭借 D.素于人孚:信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4分)

(3)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