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a g 铜,完全溶解后,又加入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b<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不含有Cu2+ | B.残余固体一定全部是铜 |
C.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 | D.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 |
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1.4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 40 mL浓度为1.0 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 B.Na2O2 | C.Na2O和Na2O2 | D.Na2O2和NaO2 |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10 ℃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
B.20 ℃,100 g水中可溶解34.2 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 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 Cl2 + 6 FeI2 = 2FeCl3 + 4 FeI3 | B.Cl2 + FeI2 = FeCl2 + I2 |
C.Co2O3 + 6 HCl = 2CoCl2 + Cl2↑+ 3H2O | D.2Fe3+ + 2I— = 2Fe2++ I2 |
X、Y、Z、W均为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W是单质铁,则Z溶液可能是FeCl2溶液 |
B.若W是氢氧化钠,则X与Z可反应生成Y |
C.若X是金属镁,则W可能是强氧化性的单质 |
D.若W为氧气,则Z与水作用(或溶于水)可能生成一种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