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7 分)
【双调】 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①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题目,“双调”是( )名,“庆东原”是( )名。
找出能揭示这首元曲诗眼的词语,并阐释其具体含意。
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
▲ ________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由颈联中的某一意象可以联想到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借此意象自比,表达内心徘徊不定、“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表达的感情:▲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句子:▲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7分)
谒金门①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②,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③,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谒金门,词牌名。②羽玉,白鸥。③高轴,高卷。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试结合诗歌概括其具体表现。
答: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下阕加以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旅夜抒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阔大雄浑,这似乎与后文的感情抒发相悖,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列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狈”指同行人在雨中进退都感到困难,“不觉”意思是“不在乎”。 |
B.“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徐行” 的意思是 “慢慢地走”。 |
C.“轻”说明在雨中行走,拄竹杖、穿芒鞋要比骑马更加省力、快捷。 |
D.“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自然界风雨,又暗指政治上“风雨”。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序中的“已而遂晴,故作此”,看似闲笔,却是点睛之笔,与词的结尾形成自然的呼应。 |
B.“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抒发词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
C.“一蓑烟雨任平生”含义丰富,引人沉思,抒发了词人不受外界风云变幻干扰,坦然自信的生活态度。 |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既是词人面对政治“风雨”的超然态度,也是他归隐田园的具体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