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B.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 C.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青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 A.东汉 | B.北宋 | C.明朝 | D.唐朝 |
《宋史》中出现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据此可见当时主要的思想是
| A.佛学 | B.道学 | C.程朱理学 | D.陆王心学 |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天人感应”学说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 C.“大一统”的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
|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 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