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金作为财富、尊贵的象征,几千年来一直受国人热捧。敏泰克矿业研究所是南非非常著名的研究所,新开发的黄金提炼技术被命名为格拉维涛,这种新型技术可一次性使黄金的纯度达到99.9%,而应用传统技术黄金的纯度只能达到80%,这给黄金生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革命。目前陷入欧债危机的南欧国家通过出售黄金储备来筹措资金,塞浦路斯危机爆发后,导致塞浦路斯政府不得不宣布,将通过抛售10吨黄金储备来筹集部分纾困资金。
材料二 2013年3月黄金价格由2012年12月的343.51/克降到268.14/克。中国市场掀起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抢金热潮,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大妈”的力量。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2013年上半年,中国黄金消费量达到706.36吨,同比增长53.7%。对外经贸大学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认为“无论是嫁娶还是亲友馈赠,黄金饰品历来都被当作贵重的礼品。而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人们对黄金饰品的需求。”
(1)结合材料一分析黄金价格下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黄金价格的不断下跌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的影响。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印象西湖》是导演团队深入杭州进行调研,以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挖掘当地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唯美的爱情故事以及历史传奇以片段化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山水实景演出。来自专业院校或经专业培训的300多名演员,无论春夏秋冬,均在水上表演。《印象西湖》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从一个侧面反映雨中西湖和西湖之雨的自然神韵。整场山水实景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将杭州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受到各界追捧与广泛好评。
《印象西湖》的创作成功,对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中央电视台策划的“讲文明树新风”电视公益广告,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公益广告 “入心、入脑、入耳”,有效地提高了公益广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请你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谈谈热播公益广告的积极作用。

诚信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传统诚信思想和当代中国诚信建设论述节选
“神无长事,享于克诚(对鬼神的虔诚)”——《尚书·太甲下》
“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修身》
“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修饬也”————《海爷·董仲舒传》
“诚/天之道也”——《中庸》
“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足童子而饰价为欺”——《晋书》
专家点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使诚信成为安身立业、社会交往、治国安邦之根本。历代思想家不断挖掘提升它;统治者使之以封建纲常的形式维护其阶级统治,社会大众使其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并经世致用。诚信之德在中国封建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诚信建设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强化道德引导与完善利益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愿则,努力构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体系;以提高政务诚信水平为引领,以公民个体道德素养的培育为基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伪、社会等领域的诚信建设。——《光明日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是对传统诚信思想妁扬弃,是立足中国发漫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材料三 近年来,各种食品药品安全“门”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这一扇扇“门”的开启,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人民呼呼“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朴素诚信观念到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2)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以“加强道德教育,倡导诚信精神”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营造诚信环境、树立诚信品牌”的认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近来,新型城镇化再一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一 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
图表二:200'8 - 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比率

图表-:2008 -2012年中国三次产娩就业人员数比率
信息 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而在拉芙.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城市贫民窟(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等社会问题。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省抢抓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立足于本省城镇化的现实起点、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据测算,我省城镇化4i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转移农村人口100万人、节约建设用地2万亩以上。到“十二五”末期,城镇率达到48 96以上,可带动1万亿城镇固蔺定资产投资和数以亿记的消费支出。
(1)依据图表一,选出图表二中反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比率变化趋势的折线是,并概括图表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1)最近Z市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制平迁村民坟墓的“平坟复耕”运动,引发了媒体关注,激起民众反感,民间抗议声不断,闹得沸沸扬扬。有网友认为Z市政府推行“平坟复耕”,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方式过于偏激,则有其不当。11月16日,国务院第628号令要求对《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进行修改,新规定删除了“拒不改正,可以强制执行”部分。
针对Z市平坟复耕,26位学者呼吁停止“平坟运动”。该省作为中原文化的起源地,一方面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等为主要平台,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另一方面却又大肆平坟,截断中原文化根脉。作为安葬祖先的场所,坟墓不仅是这一信仰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中国人奉行孝道的终极体现和最基本要求。“平坟运动”严重伤害了民众情感,破坏了中国文化传统,必须立即停止!
结合材料,请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坟运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材料一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