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蒙斯·赛因斯原先患有严重的口吃,而且呼吸困难,声音微弱。但他立志要当一名雄辩家,并相信自己能成功,于是他刻苦训练,把石头含在嘴里练,把自己关在地下室练,虚心向名人学习。他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成为了雄辩之父。
材料二:小李从小有些口吃,家庭生活也比较困难,因此总觉得自己在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都比周围的小伙伴差,整天沉默寡言,生怕自己的言行会招来别人的嘲笑,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1)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有什么意义?
(2)小李产生了什么样的心理问题?请帮小李分析,如何克服这一心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保护文化遗产《青少年宣言》
在2014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根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文件的精神,今天,某县实验中学的全体师生向全国的中学生呼吁: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化遗产,亲近文化遗产,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让我们一起保护文化遗产,宣传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影响。我们的誓言是:做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从我开始!从今天开始!做中国人,铸华夏魂,传文明火,植文化根!
九年级(1)班的同学为践行保护文化遗产《青少年宣言》,联系当地的实际,为京杭运河的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准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来完成下列任务
(1)请策划:宣传运河文化的形式
(2)请举例:宿迁地区沿河文化遗产、名胜古迹,至少两个
(3)请建议:请你就如何保护运河的文化遗产向当地政府建言。

材料一:“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连任33年甘南县兴十四村村党支书华廷向父老乡亲立下的誓言,一定要带领大家过上共同富裕的 好日子。
材料二:据山东泰山网2008年8月4日报道:3年前,山东泰山市旧县乡北吉城村任德贞与远程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利用在远程教育课堂上学到的技术种植鸡腿菇,当年获利15万元,走上了致富道路。今天,他联合300多家种植户成立旧县乡鸡腿菇种植产业协会,依托远程教育为鸡腿菇生产、销售提供全程服务,全村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谱写了用所学致富、帮乡亲带富、树品牌共富的“三部曲”。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体现了我国倡导的怎样的富民政策?
(2)材料二中的任德贞走上了致富道路,依靠的是什么?除了依靠这种形式致富外,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创造财富?
(3)任德贞事迹给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什么启示?
(4)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014.8.16,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南京开幕。南京青奥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承办的又一个奥运重大赛事,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青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会”。这是南京青奥组委会提出的班会理念和目标。在青奥会庆典仪式、文化交流互动等环节,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地方民间文化得到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精彩呈现,南京青奥会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舞台。
根据材料写一篇400左右的小论文。

学习完《走进小康》一课内容后,我市某校初三(5) 班的同学召开了一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如果你是本班的一员,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下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请你补写出图中缺项的内容。

;②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同学们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小王认为小康是不愁吃、不愁穿;李明说小康是家家有汽车;张华说小康是安居乐业,社会舒适。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
(4)作为青少年,你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什么?

材料一:歌曲《爱我中华》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材料二:近三年来,中央企业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项目投资近两千亿元,19个援疆省市累计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3120个,拨付援助资金337.4亿元,新疆借力用力加快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材料三:香港回归祖国十七来,经济稳定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主有序发展,市民安居乐业,东方明珠更加璀璨。但2014年9月29日以来,一些香港极端反对派打着所谓的“真普选”旗号以图蒙骗社会和公众,违法“占领中环”造成核心地带交通瘫痪,导致股市和港元下跌,银行停业,商户关门歇业,师生罢课,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请问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3)为维护民族团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4)香港回归17年能一直保持繁荣、稳定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请你谈谈对反对派“占中”行为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