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
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
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 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 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 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 霜叶满阶红。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气候环境“凉冷”,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
B.颔联描写了老翁在秋雨之夜安然就寝的“睡美”之态。 |
C.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已化为灰烬,重点渲染深秋之冷。 |
D.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突出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动厌静、恬淡寡欲的形象。 |
B.诗人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颇耐人玩味。 |
C.尾联运用反衬,用自然环境的冷酷反衬老翁的清净淡泊。 |
D.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富有生活气息。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请作出具体的分析。
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来形容人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①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嚬,也作“颦”。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评论者认为结尾一句“情景俱佳”,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君不见简苏徯①
杜甫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
丈夫盖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何恨憔悴在山中,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
【注】①苏徯:大历元年,杜甫在夔州遇见苏徯。苏溪此时正隐居深山穷谷之中。杜甫劝其下山,便写下此作。
(1)试分析诗歌前四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2)“丈夫盖棺事始……霹雳魍魉兼狂风”这五句是怎样劝说苏徯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茶瓶儿
宋·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②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这首词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