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的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
|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
| C.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高寒荒漠带 |
|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带、高寒荒漠带 |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山脉走向 | D.山体坡度 |
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相对高度 | B.山体朝向 | C.大气环流 | D.太阳辐射 |
小明和小亮于同一天出生在我国的甲、乙两个城市,下图为他们16岁生日那天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回答小题。
他们的生日最可能为 ( )。
| A.3月20日 | B.4月1日 |
| C.9月15日 | D.10月1日 |
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 )。
| A.东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下图为小明所在学校的两份作息时间表,该校判订冬夏两份不同作息时间表的依据是 ( )。
| 冬季作息时间表 |
夏季作息时间表 |
| (自10月1日起执行) |
(自5月1日起执行) |
| 起床6:30 |
起床6:20 |
| 早餐7:10 |
早餐7:00 |
| 早读7:50—8:20 …… |
早读7:40—8:10 …… |
| 午餐12:00 …… |
午餐12:00 …… |
| 晚餐18:00 …… |
晚餐18:30 …… |
| 就寝22:30 |
就寝22:40 |
A.气温高低 B.地球自转
C.昼夜长短 D.光照强弱
读某地竿影端点日运动轨迹图,回答小题。
图中立竿处(O点) ( )。
| A.位于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 |
| B.位于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 |
| C.位于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 |
| D.位于南极圈以内,竿影端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 |
同一日期竿长不变,若O点的纬度变高,则 ( )。
| A.OA变长,OB变长 | B.OA变长,OB变短 |
| C.OA变短,OB变短 | D.OA变短,OB变长 |
2012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据此回答小题。
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 ( )。
| A.太阳系 | B.河外星系 | C.银河系 | D.总星系 |
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 )。
| A.岩石 | B.大气 | C.液态水 | D.阳光 |
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滑过,这种天象被称为“金星凌日”,除金星外,还可能形成“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是 ( )。
| A.火星 | B.木星 | C.水星 | D.天王星 |
下图示意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时,由南向北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图中数字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回答小题。
该探险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
| A.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由海拔的变化引起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
图中所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和草原,但在海拔2 100~3 000米处却出现了云杉林,这是因为 ( )。
| A.该处位于向阳坡,且是一个洼地,温度高 |
| B.虽位于北坡但由于是迎风坡,多地形雨 |
| C.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
| D.该处有河流或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⑤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
| B.①—⑤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
| C.①—⑤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
| D.①和②自然带只在沿海地区存在,向内陆方向最终消失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水分和热量 |
关于④自然带类型及其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大陆西侧低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
| B.亚寒带针叶林带 受洋流的影响 |
| C.苔原带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 D.苔原带 受洋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