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名人长廊,领悟文明进步。
杰出人物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图二:合众国之父 图三:当世枭雄 图四:18世纪技师楷模
请回答:
(1)请写出图一、图二、图四分别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
(2)请写出图二人物的重大历史贡献。
(3)图四人物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4)概括四位人物在世界历史上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达成了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的协议,正式结成三国军队同盟。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总统倡议在重庆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地区盟军作战,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铁蹄践踏之下,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勇,以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了日军大部分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
材料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正是要重申历史不可更改的定论,阻止那些和平道路上的倒行逆施。二战胜利成果,世界和平进程,人类公平正义,决不允许任何人践踏。
----材料二、三均摘自任仲平《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纪念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并驾齐驱的城市,举世瞩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何重大意义。
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图1、图2分别属于哪场战争期间的形势图?1916年法德两国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绞肉机"的激战,此战役发生于图1中处。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是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2) 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3) 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
176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70年 |
|
蒸汽机 |
5 |
35 |
160 |
2060 |
水车 |
70 |
120 |
160 |
230 |
--摘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2) 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为什么说他们"走向自己预期的目的反面"?
材料三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3) 针对材料三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材料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2个月"是指从年10月至年10月。
"11个省"是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
(3) 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