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畜万计。率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集:成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疲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2)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兗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选自《宋书•宗悫传》)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为乡曲所称称:称赞
B.义恭举悫有胆勇举:选举
C.文帝甚嘉之嘉:赞赏
D.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隶:隶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制其形,与象相御/收其异宝杂物
B.而悫独任气好武/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
C.方丈之膳,以待宾客/悫待之甚厚
D.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不以前事为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史记•陈丞相世家》节选)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乃谢病        谢病:因病免职。
B.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    明习:明了通晓。
C.陛下即问决狱         决狱:打开监狱。
D.右丞相大惭          大惭:内心悲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功亦不如勃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B.┏苟各有主者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C.┏陛下不知其驽下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晋于是始墨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陈平处事机敏、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愿以右丞相让勃
②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③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④宰相者……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⑤君独不素教我对
⑥绛侯谢病请免相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年,大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回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既在相位,理应知道宰相职责。
D.周勃自愧不知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凭借实力夺回了本属于他的丞相职位。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宗属以伉侠相矜①。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论议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③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⑤,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⑥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⑦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选自《新唐书· 列传第一一九》)
【注释】
①以伉侠相矜:崇尚刚正狭义。伉,刚正;矜,崇尚。②钧礼:谓以彼此平等之礼相待。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 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 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⑥来瑱:唐肃宗时先后任陕州、襄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并充任周围十州的节度观察处置使。 ⑦堧地:空闲、多余之地。堧,音ruán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年伏其仁伏:敬服。 B.授范阳掌书记授:任命。
C.若欧血状,阳不支阳:假装。 D.或言太薄薄:薄弱。

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独好学,以文雅称②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③具告以诚④止刀,以实病告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十至,坚卧不起不起:指不出来做官。
B.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致谒:指传达意思而拜见。
C.济引颈待之引颈:仲着脖子。
D.瑱死,屏居七年屏居:指独自居住。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求济于玄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密置羊血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
③即不起,断其头见我。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

A.① / ② / ③④ B.① / ②③ / ④
C.① / ② / ③ / ④ D.①④ / ② / ③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B.由于种种原因,甄济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他能正直论事。在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已不可劝止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C.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惧,终于感动蔡希德放下了刀,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D.安庆绪后派人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围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又一年①。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其可乎?”范蠡对曰:“逆节②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③受其刑。王姑待之。”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妄其④欺不榖耶?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今天应至矣,子应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对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⑤,王姑待之。”
(节录自《国语·越语下》)
【注释】
①又一年:指越王勾践回国的第六年,即公元前484年。 ②逆节:反常的迹象,失道的行为,指吴王杀伍子胥这件事。③杂:通“匝”,周而复始,犹今言“反而”。④妄其:“妄”同“亡”,音wú,转折连词,意为“抑或”、“还是”。⑤殛(jí):杀戮、惩罚。
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今申胥骤谏其王 (骤:屡次) B.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望:怨望、怨恨)
C.而先为之征(征:征兆) D.妄其欺不榖耶? (不榖:不善。诸侯自称谦词)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②道固然乎,妄其欺不榖耶?
③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④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对文中“人事”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其祸新民恐,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
B.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C.稻蟹不遗种,天灾严重,民不聊生。
D.吴国君王荒淫无道,以致“禽荒”、“酒荒”、“忘国常”。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②宫中之乐,无至酒荒。
③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④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国大夫范蠡起初认为吴王失道的行为还刚刚萌芽,因而劝谏越王姑且等一等,如贸然攻吴,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招来害处。
B.范蠡后来认为人事一定要和天地相互配合起来,谋吴才可以成功,而现在人事方面条件尚未成熟,因而劝谏越王再等一等。
C.越王勾践复仇心切,屡次想攻打吴国,故一再召见范蠡,商议报复吴国的事宜。
D.越王认为范蠡对形势的判断未必有道理,是在欺骗自己,所以最终没有听从范蠡的谏议。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①,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讬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③袭击,败之。
《宋史• 列传一百十九》
【注释】
①河埽:埽,音sào,旧时治河,把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通常用许多埽做成水工建筑物。河埽,泛指黄河堤岸上的防护设施。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③大河:黄河。
下面各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恐泽兵蹑其后蹑:跟踪、追随 B.诸将乞贷淬贷:宽恕、宽免
C.假宗正少卿假:不真,非正式的 D.惠卿辟为属辟:征召

对“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徒苦民而功未易集②可不扰而办③食禄而避难④转战而东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③相同,④不同 D.①②④相同,③不同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可轻举轻举:轻易攻取 B.少需之,至初春少需:需要等待
C.陈淬言敌方炽方炽:正嚣张 D.先驱云前有敌营先驱:先头部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官两河者率讬故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日进退等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宗泽热爱国家、英勇抗金的一组是
①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②是行不生还矣③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④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⑥泽挥众直前与战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下列各项中,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隆冬时节,朝廷疏浚御河。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而僵仆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
B.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与讨论的大臣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C.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D.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杀敌,大败金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