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丘处机传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之。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一见处机,大之器:重视
B.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恭谨
C.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跌倒
D.畋猎,非宜数:数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全真学于宁海昆仑山莫能御也
B.故天威震动警之若所为,求若所欲
C.人罪莫大不孝构怨诸侯
D.与滨死得更生者举世而非之不加沮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丘处机爱护百姓的一组是(    )
①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②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
③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         ④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⑤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             ⑥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大师兄。
B.在拒绝金、宋朝廷的征召后,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经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D.凭着虎符和玺书,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其后,丘处机的祈祷使不利于燕地的煞星移位,使干旱的地区下了三天雨,造福于百姓。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每小题2分,共8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猥以微贱,当待东宫当:任,担任。
B.慈父见背背:背离、抛弃。
C.臣以供养无主主:主人。
D.门衰祚薄祚:福分。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刘夙婴疾病拔剑撞而破之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指出对下列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作状语,像孑孓一样。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D.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7分)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超过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断句和翻译。
(1)用“/”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未,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今万乘失御,英雄竟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今足下恣行残忍,窃为足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太子冬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
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骸骨,不许。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旧唐书列传四十》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査清除道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万乘失御控制力,统治力
B.袭爵邢国公承继
C.太子谢而遣之致谢
D.及善数奏抑之抵制,压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窃为足下寒心矣为朕卧理此州
B.以父死王事以卿忠谨
C.太子之居春宫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D.乃留拜内史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王及善“有大臣之节”的一组是
①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②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③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
④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
⑤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
⑥及善数奏抑之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末年,王君廓和王君愕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投靠义师,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B.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授予三品要职,让他佩大横刀留在自己身旁。
C.武则天对王及善极为器重,本来想派他去滑州,但在向他问策后决定把他留在朝中。
D.王及善不满张易之兄弟恃宠而骄、不守臣礼,屡屡上奏,但武则天反倒让他不要多管此事。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②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东南有泉涌出,为筑祥源观,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论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又与徐奭、麻温其试开封府进士,而奭潜发封卷视之。降监邓州税,徙知宿州。
时越州守阙,寇准曰:“越州有职分田,岁入且厚,今争者颇众,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寇准贬,布亦徙建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岁余,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富顺监盐井,岁久卤薄而课存,主者至破产,或鬻子孙不能偿。布奏除之。迁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发运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还,拜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未几,为龙图阁直学士,徙澶州。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贼者。复徙真定,未至,召为枢密副使。
布纯约自守,及秉政,无所建明。子逊尝上书,诋大臣及布皆为不才,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议者以周询引逊语逐其父,为不知体。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始,布归洛中,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赠太子太傅,谥恭惠。
(选自《宋史·任布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请饬边备饬:整顿,整治。
B.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C.或欲省河北兵省:减少。
D.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收:收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尝从人借书以读②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C.①岁久卤薄而课存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任布“爱民”的一组是
①辄刺问虏中事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
③布闻之,贷其死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贼者⑥布归洛中,作五知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
B.任布认为京城东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对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错误做法,从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图,又受考试作弊牵累而被降职。
C.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
D.鱼周询借任布的儿子诋毁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机会,请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职,人们认为鱼周询的做法有失妥当。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3)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太清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累日不决。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齿,年德已隆,岂应复挟私情,以沮大计。”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京师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贼传粲首阙下,以示城内,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世祖平侯景,追谥曰忠贞。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简阅部下简:挑选。
B.以沮大计沮:阻止。
C.令粲顿青塘顿:驻扎。
D.令军主郑逸逆击之逆:预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粲乃抗言于众曰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直以社稷之计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节下善量其宜②吾其还也
D.①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②乃不知有汉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韦粲英勇抗敌和心怀大局的一组是

A.①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②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B.①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②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
C.①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
②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D.①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

②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韦粲义正严词地指斥了他的行为。
B.裴之高以自己年长位尊自居,反对韦粲提出的以柳仲礼统率诸军的提议,韦粲非常激动,对诸将讲形势和大义,最终促使裴之高改变了主意。
C.柳仲礼率部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囤集于此,韦粲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由于适逢大雾,迷失了道路,韦粲的部队没有及时筑好防御工事,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侯景率兵进攻得手,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
⑵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