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
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
和
转变成
和
,化学方程式:2NO+2CO
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mol·L-1)如表:
|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 c(NO) |
1.00×10-3 |
4.50×10-4 |
2.50×10-4 |
1.50×10-4 |
1.00×10-4 |
1.00×10-4 |
| c(CO) |
3.60×10-3 |
3.05×10-3 |
2.85×10-3 |
2.75×10-3 |
2.70×10-3 |
2.70×10-3 |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若1molNO和1molCO的总能量比1molCO2和0.5molN2的总能量大,则上述反应的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下列措施能提高
和
转变成
和
的反应速率的是 。
A.选用更有效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温度 D.缩小容器体积
(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浓度/ mol·L-1)
| 实验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 |
CO初始浓度 |
催化剂比表面积/m2·g-1 |
| Ⅰ |
280 |
1.20×10-3 |
5.80×10-3 |
82 |
| Ⅱ |
|
|
|
124 |
| Ⅲ |
350 |
|
|
124 |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Ⅰ、Ⅱ两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起始浓度。
如图为四、五、六、七主族元素简单氢化物沸点随周期变化图像,(代表氢化A、B、C、D物中另外一种元素)分析图像并回答
(1)写出B3-的空间构型
(2)B元素另外一种氢化物可做火箭的燃料,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3)A元素氧化物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其氧化物晶胞中,A的位置与金刚石晶胞中碳原子位置相似,试分析晶胞中占有氧原子个数应为___________个。
(4)A、B、C、D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已知H2(g)和CO(g)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
则一氧化碳与液态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aA+bB
cC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各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
(3)由计算可知,第Ⅰ段20分钟时,C的平均速率vI(C)=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l mol/L稀硫酸100mL,其操作有以下各步:
①用量筒量取mL浓硫酸
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③将稀释、冷却后的硫酸转入100 mL容量瓶中
④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稀释、冷却
⑤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填空:
(1)第①步操作中应用量筒量取mL浓硫酸;应选择mL量筒(填5、10或50)。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
(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4)下列操作会使实际浓度偏高,偏低还是不变,请填写:
1).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水;
2).移液过程中,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
3).定容时,如果俯视刻度线,配制的硫酸浓度将
CO、O2、CO2混合气体9mL电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