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5~18题。
人 的 价 值
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其实不然。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答: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此论证方法的作用
答:                   
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
答:                      
仿造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白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  ,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小题。

胖子与瘦子

(俄罗斯)契河夫

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位是胖子,一位是瘦子。那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锃亮,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他的身后,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

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了!"

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

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眼望着对方的泪眼。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集。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转了?发财了?结婚了吗?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 ,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

⑦"中学时的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开心的事吗?大家管你叫赫洛斯特拉特 ,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 ,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经事的孩子呢。别害怕,纳法尼亚!走近点儿……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⑧纳法尼亚犹豫片刻,躲到了父亲的背后去了。

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

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呢,私底下用木料做些烟盒,挺不错的烟盒!一只卖一卢布。要是一下子买十只或更多的,可以让些价。凑合着过呗。知道吗,原本是个科员,如今上调到本部门任科长……往后就在那儿任职了。我说,你呢?怕已是五品文官了吧?啊?"

⑪"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章。"

⑫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来,脸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儿……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的尖嘴巴越发尖了。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⑬"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

⑭"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说,"干吗用这样的腔调!你我是少年时的朋友,何必用官场上的那套奉承?"

⑮"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

⑯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

⑰瘦子只握住对方三只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中国人那样的"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又惊。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

[注释]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代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

(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5)"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作答。

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各小题。

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刘善军

①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段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②"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一系列思考与体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书画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遣兴玩乐的雅兴,而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清末学者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对于"技"和"道"的看法,其实他是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但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因此,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④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此外,古人的书法学习往往注重个人的领悟,无论临帖或读书,其学习历程大多呈现散点式。历代书法家教导其弟子,也不作过多理论的阐发,或者亲身示范,或者寥寥数语点拨,重在启发学习者自我开悟。

⑤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因此,很多学校总结出相应的程式和方法,这些速成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很容易出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分精细、机械化的训练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书法技法缺乏自然的气韵和生机,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风格。书法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其喜好提供不同的学习范本和临摹方式。

⑥当下,高清的复制品使书法学习者拥有古人无法比拟的便利和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势。虽然技术的发展使书法技法的教授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替代不了教师对学生亲身示范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学校中,书法教师的亲身示范一直是书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视频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书法技法,甚至可以放大、放慢技法的细节,但无法对学生的现场提问作出解答,也难以因材施教。因此,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⑦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书法教育中面临着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书法教育中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古人学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因此,"道"的传授也需要转型、转变。

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当下,书法教育之传"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

(选自2019年12月9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

B.

选文从书法教育"'技'是基础"和"'道'也重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

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书法教育工作不能完全依靠书法艺术家。

D.

第⑦段"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中"或许"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作者在第⑥段说"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结合你学习书法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保护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

彭飞

①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

②不久前,国外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一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私家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③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

④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其中,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比如,过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39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建立信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1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调查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

⑥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许多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双赢。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顺应这种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⑦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民生福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

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

B.

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

C.

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

D.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

(2)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⑥段"顺应这种趋势"中"这种趋势"具体指代什么。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⑤⑥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 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2)第④段加点短语"共同的约定"具体指什么?请根据上下文内容作答。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

B.

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既指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欢喜,又指父母因满足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

C.

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这些花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

D.

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4)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谈谈你对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理解。

(6)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荆荆"有味 楚楚动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荆州博物馆开展"馆长带我看荆博"系列特色活动,三名馆长、副馆长化身讲解员,带领600多名游客感受了荆楚文化的魅力。

上午9时,在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带领下,由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及在荆大学生组成的游客团集中参观了珍品馆。从《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到《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漆木器、陶器、青铜器等200多件(套)文物让大家目不暇接。在二楼东边展厅中央展出的虎座凤鸟悬鼓,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该文物高1.49米,宽1.45米,双虎为座,双凤为架,凤冠悬挂乐鼓,猛虎作势前扑,翔凤振翅欲飞,气势恢宏。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选自《荆州日报》2021年5月20日,有删改,记者:伍丹,通讯员:陈冬冬)


外交部向全球推介英雄

"今天的推介会,极不寻常,因为今天的主角是一个英雄的省份:中国湖北;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武汉!"4月12日下午4时45分,外交部蓝厅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致辞这样开场。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向全球推介湖北,他展示了3组对比鲜明的照片:黄鹤楼从空无一人到游人如织,户部巷从一条"空巷"到人头攒动,总部位于武汉的东风公司从按下"暂停键"到平均每51秒下线一辆乘用车。这是英雄湖北浴火重生的荆楚新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在推介活动上用李白的诗句表达对湖北的向往。

(选自《湖北日报》2021年5月22日,有删改,记者:肖丽琼)

(1)读报要学会读题。第一则新闻标题很有创意,请说说你的发现。

(2)读报要善于借鉴。假如外交部蓝厅给你30秒,请用一段话推介你的家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