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声(如超声和次声)人们甚至无法听到。那么声音真的能传递能量吗?为了弄清这一个问题,小宇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设计时,小宇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
(1)选取什么作为声源?小宇家里和手边有一个袖珍收音机,一支音叉,一套大功率组合音响,你认为小宇应选用 作为声源,理由是 。
(2)如何直观地表现声音的能量?小宇想到了两种直观表现声能的方案:
第一种,如图甲所示,在声源前放一张
纸条,通过观察纸条是否运动来作出分
析与判断;第二种,如图乙所示,在声
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烛焰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你认为第
种方案较好,理由是 。
(3)为了更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你认为小宇在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技巧性的问题?
(说出一种) 。
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mC, hA=hC>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 在此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各小球动能的大小?。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球的动能最大.
(3) 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较。
(4)比较图A和C,得出的结论是:。
某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时,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圆柱体,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5´10-4m3,圆柱体的重为6 N。当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某种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并计算出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h/m |
0.1 |
0.2 |
0.3 |
0.4 |
0.5 |
F/N |
4.8 |
3.6 |
2.4 |
1.2 |
0 |
P/Pa |
1.2´103 |
2.4´103 |
3.6´103 |
4.8´103 |
(1)分析表中前4次数据可知:在同一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成_________。
(2)分析前4次实验数据可知: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
(3)在第2次实验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6 N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是___________m3。
(4)在第5次实验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对液体产生的压力是____________N,该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_____Pa,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小明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器材齐全、完好;他发现手电筒的小灯泡上标有“3.8V”的字样,但上面的电流值己经模糊不清;滑动变阻器标有“l0W 1A"字样。他想通过实验测量该灯泡的额定功率,图甲是他所连的实验电路。
(1)他至少要使用__________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电源才可能完成实验。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未完成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补画完整。
(3)实验时,小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__________A,额定功率为________W,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至少为____W
(4) 小丽在正确连接电路后,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小灯泡灯丝突然烧断了,她立即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其中___________表有示数,____________表指针几乎不动。
在探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提出了“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的间题。如图所示,他让一小球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并逐渐减小水平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然后测量小球的运动距离。
(1)实验时小球每次都自斜面顶端一同高度从静止开始下滑,是为了让小球在水平木板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球在很光滑的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最_________,这说明平面越光滑,小球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___________能增加的就越大。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
1 |
2 |
3 |
4 |
5 |
木板倾角θ |
10° |
30° |
53° |
75° |
85° |
向上滑行的 最大距离s/m |
0.50 |
0.40 |
0.36 |
0.39 |
0.43 |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由图象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