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②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通过观察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交通规则中“禁止超载”就是通过限制车辆装货物的质量,减小车辆的惯性和,防止造成重大伤害。
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能够完成实验,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进行多次实验,绘制出I—U图像,如图乙中a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4)实验完成后,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b所示。试分析图象中A.B.C三点电阻RA.RB.RC大小关系为。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当观察到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填 “A”“B”“C”或“D”)。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为10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 3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2)合上开关,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通过定值电阻电流的变化范围是;
(4)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 电压U/V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 电流I/A |
0.16 |
0.18 |
0.20 |
0.22 |
0.24 |
0.26 |
0.28 |
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晓丹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1)画好电路图后,晓丹同学开始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的。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 Ib/A |
Ic/A |
Ia/A |
| 0.18 |
0.18 |
0.36 |
晓丹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
(3)请你对接下来的实验提出改进措施(一条即可)。
(4)晓丹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较大角度,紧接着指针再偏回一定角度后,示数才稳定下来;同组的小刚同学同时发现,闭合开关瞬间灯泡亮度较大,紧接着变暗一点后,亮度才稳定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