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甲、乙、丙三种物质:
          
甲               乙                        丙
(1)关于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2molNaOH反应
b.该有机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11Cl
d.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① 反应Ⅰ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由甲出发合成丙的路线之一如下: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丙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有三个电子层,其中最外层电子数占总电子数的1/6;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多1;C离子核外电子层数比A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层数多1;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请填写下列空格:
(1)请写出A的元素符号
(2)C的一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A、B两元素相比较,A元素的金属性较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A.将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冷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试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所有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B、D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四种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A、B单质是气体,C、D单质是固体。
(1)写出以下元素的名称: B;C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2D的形成过程:
(3)实验室常用A、B两元素所形成的原子个数为1:1的化合物来制备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此实验中常加入一种黑色粉未物质,其作用是

下图是氮元素的几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2的一种用途
(2)从N元素化合价分析,N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各举一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氧化性
还原性
(3)HNO3与上图中的物质C常用于检验Cl-的存在,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
(5)NO2与水反应生成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为
(6)浓硝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kg·L-1的浓硫酸,若用其配制1.0mol·L-1的稀硫酸25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98%的浓硫酸ml(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2)配制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方法是
(2)电子工业用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FeCl3腐蚀铜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则待测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②溶液组成的测定:取50.0mL待测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21.525g白色沉淀。则溶液中c(Cl)=mol·L-1
③验证该溶液中含有Fe2+,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观察溶液是否呈浅绿色
B.取适量溶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证明含有Fe2+
C.取适量溶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4)工程师欲从制造印刷电路板的废水中回收铜,并获得FeCl3溶液,设计如下方案:

①滤渣C的化学式为
②加过量D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通入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